建筑给自己的开心 报纸里,又提供了一年一度的什么开心指数调查,包括那个区域的开心指数高一些;那种性别、住户型的人口开心一点之类。一年前,我已经对当时的开心指数写过评论了,当时大概是说‘有钱的未必开心’,开心与否要看个人的价值观来。 事隔一年,观点依旧,不过倒是觉得在社会里抱怨的人多了,感恩的人少了;特别感觉到人民高兴不高兴的两极化,因为贫富非常悬殊;倒是出来结果是香港开心指数原来有所提升;这样子的结果,我信 —— 因为我想信,希望更多开心人就是。 我认为,每一个人都拥有点开心元素、一点不开心的元素,只是看是那魔鬼或那天使的力量比较强来。调查以‘开心’来问,估计是有点笼统的,因为真的要看当时的天使或魔鬼在作崇。开心与否,我觉得只要那个开心不是建筑在别人的痛苦身上就是;这些调查有时候反而显得出来一种‘故意的调拨,故意的阶级区分’;到头来最不希望就是那些仇富的人说:‘南区开心指数不够高,抵死啦’之类的分化言论;更加不想那些私人楼的中产埋怨:‘居屋人士当然开心点来,因为他们不用像我们这样子背着沉重的房贷’之类;你恨我,我恨你这样子。 真正的开心,的确是自己评价的,也关乎个人的要求吧。我相信,住在南区,或比较好的区域的人,对自己要求高一点,所以才会把开心指数调得低了点,因为认为还能抓多一点开心;相反,一些普通阶层的人,根本不知道最开心是什么,所以就表示‘开心’;‘开心’与否这把尺,该是自己帮自己量度的吧。 50岁以上的女士最开心,一个不错的结果;现在天天经过公屋、居屋林立的港铁沿线,的确看到很多‘开心’,比如,在早上已经听到有50岁以上的妇人打电话给家人,表示今晚会弄什么的菜式来;有带着孙儿等上路,不停在路上讲东讲西的老年夫妇;他们的眼光圈子就是吃什么、喝什么、家人开心我就开心的简单要求,相对走到中环港岛线,或是专门带香港人北上的罗湖、落马洲线,每每就是忙着处理业务,抱怨生活的牢骚人来。我又会想,那些平凡50岁以上的开心女士,开心是否因为生计已经交付伴侣或孩子,所以比较少烦恼?如此说,会不会是‘她们活得快乐,其实就是她们身边的人活得有压力?’,如果是这样子,不就是‘她们的快乐建筑在他们的痛苦身上吗’?不过,人的确是个群体来,一家人里每人担当着一个角色来,开心与否会受到传染的,所以只要一个人每每不开心,自然会影响身边人的情绪;而如果有成员比较乐天,也会把乐天渲染其他人 —— 因此,无论如何,我还是希望越来越多开心50岁以上的乐天人,感染大众就是。 作者:水羽火 |